正确答案: D

若手直接接触到病人粪便,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洗净双手

题目:孙某,男,28岁,高热、腹泻,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解析:1.细菌性痢疾是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应进行消化道隔离。 2.若接触到病人的粪便,应进行手消毒。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胎便
  • 深绿色、黏稠、无臭味

  • 解析:正常情况下,宝宝在出生后24-36小时内就应排出胎便,墨绿色、滑滑黏黏的大便。

  • [单选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对恶性细胞不能识别与消灭,使之得以繁殖,最终导致白血病。ITP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多认为血小板相关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形成在ITP的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该题针对“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以下关于正常足月新生儿的叙述错误的是
  • 头围在36cm以上

  • 解析:正常足月新生儿的头围约为34cm。

  • [单选题]急性胰腺炎,首先升高的是
  • 血淀粉酶

  • 解析: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检查:(1)血清淀粉酶测定: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即可确诊。淀粉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并不一致,有时胰腺细胞广泛破坏,血清淀粉酶值正常或低于正常。(2)尿液淀粉酶测定: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1~2周。(3)血清脂肪酶测定:常在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病人有诊断价值。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急性胰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通过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是
  • 新生儿腹泻

  • 解析:通过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腹泻。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放射卫生(正高) 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 病案信息技术(师)(代码:213)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护士资格 初级护师 主管护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