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题目: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点为混杂偏倚产生的原因及效应。混杂偏倚是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不均时产生的。在设计阶段认识到混杂因素,通过限制、匹配、随机化等方法加以控制则可以避免混杂偏倚,故A不正确。混杂因素不是特定的某些因素,也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可能与研究结局相关的因素,只是在研究中不再关注这类因素的效应。因此B、E不正确。若暴露因素与结局存在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因果联结方式,则混杂因素引起的间接关联会歪曲直接关联的效应,因此C不正确。多元分析的原理即是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变化后,其中一个因素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结局变量变化的大小。因此,在多元分析模型中,纳入模型的自变量(暴露因素或混杂因素)的效应均能估计出来,D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受生物性污染的水体可引起
  • 介水传染病


  • [单选题]Ames试验常用的实验菌株是
  • 鼠伤寒沙门菌


  • [单选题]安全性评价第三阶段包括
  • 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与发育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


  • [单选题]某医生发现一例麻疹患者,该医生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时限为
  • 24小时


  • [单选题]自由基具有下列哪种特性
  • 奇数电子,高化学活性,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


  • [多选题]"奇经"异于"正经"之处是( )
  • 分布没有正经规则

    与脏腑不直接络属

    相互间无表里关系


  • [单选题]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可将一般毒性作用分为
  • 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 解析:根据接触毒物时间的长短,可将产生的一般毒性作用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相应地,按毒物接触时间长短所进行的观察和评价毒效应的试验即为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

  • [单选题]碘缺乏病患病率的特点是( )
  • 山区>丘陵>平原


  • 推荐下载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正高) 卫生管理(副高) 疾病控制学主治医师(代码:361) 消毒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5) 输血技术(师)(代码:214) 辽宁初级中药士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眼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耳鼻咽喉科) 执业药师 乡村医生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